English

从华尔街到中关村

1999-10-27 来源: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窦云峰 我有话说

第一次见到张永青,是在e国网站开通的新闻发布会上。人们在欣喜于e国网络给生活带来的实用且精彩纷呈的内容时,却惊诧于e国的张永青总裁的“少言寡语”,使人对这位从华尔街归来的总裁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。从那一刻起,记者便决定找一个时间好好与他聊一聊。

一天下午,我们约好在他位于希格玛大厦的办公室见面。没有太多客套,一如多年的老友,张永青娓娓地道出他的点点滴滴(以下为张永青自述)。

初到美国

在清华毕业以前的22年,我几乎没有离开过中关村,但22岁时我一离开就到了地球的那一端。初到美国我的感觉一点不陌生,我在美国的第一站是美国犹他州的盐湖城,我发现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不是在学问上,而是在文化上。比方说同一个姑娘见面,你是应该握她的手还是应该拥抱她。盐湖城给我最深的印象还是那条80号公路,它从西海岸旧金山一直连到东海岸波士顿,我后来转学去MIT(波士顿)走的就是那条路。

MIT生涯

刚一到MIT,我20多年来在中国形成的价值观就受到了挑战和冲击,有生以来,没有什么冲击比这个对我来说影响更深刻,震撼更强烈,好和坏好像需要重新定义,杰出在那里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。20多年来我一直想成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,想得诺贝尔奖,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对我来说比爱因斯坦更伟大。

其实至今仍然如此。但是MIT给我展示一个完全崭新的世界,好像我突然从地球上走到了太空,地球仍然那样美丽,但我却置身在一个新的、无限的世界当中。MIT最令我惊奇的是,在这里有1/3的教授有自己的公司,所有人追求的不是知识本身,而是知识到底有什么用,把科学和技术商品化,最终实现它的经济价值。创办企业是这里永恒的主题,人们天天谈论的,是那些刚刚成立的崭新的高科技公司,他们的技术,可能给人类带来的深刻、巨大的变化,他们的成功所可能带来的巨大的财富。

在MIT三年多的求学过程,课程对我来说不难,实验和我选定的课题研究进展得也非常顺利,但是我每天都在问自己,未来最有前途的领域是什么。为了寻找这个答案,我拜访过许多著名的企业家,包括王安电脑公司的王安。我记得我去找王安时,他说,你先去读我的书。于是我把王安写的《教训》读了很多遍,里面教训不少,但前途在哪里他并没有说。两个月之后我再给他打电话,王太太说,他去世了。我记得那会儿我感到了我以前从来没有感到的失落。

但终于有一天,我在MIT的图书馆找到了一本书,叫《旋风计划》,讲的是美国历史上研制的第一台计算机,作者弗莱斯特就是《旋风计划》的领导人。书是70年代写的,他预言计算机是未来最有前途的领域。令我惊喜的是,我发现弗莱斯特竟是MIT经管系的一个教授。我立刻打电话给他,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:您有着辉煌的过去,20年前您正确地预测了未来,但是如果今天您再次做一个选择的话,未来最有前途的领域是什么?他毫不犹豫地说:信息科学。他还没放下电话的时候,我就知道我已经找到答案。

一个企业要成功,有两个关键环节,一个是产品的市场定位,一个是资金。在MIT我置身于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之中,找到好的技术开发和应用,相对来说并不难。每天都有好的想法出现,每天都在对这些想法进行论证。资金的来源有两种,一个途径是利用风险投资,另外一个也是最传统的就是自己挣。风险投资对于创业者的最大弊病就在于,创业者可能对企业失去控制,而且为了换取投资,损失过多的股份,变成为人打工,我决定自己赚钱。所以我一毕业就去了华尔街。

在华尔街

华尔街充满了传奇色彩,千千万万的人在这里面成为百万富翁,甚至亿万富翁。一切在这里都被简单地用一个字来衡量:钱。我最先想知道的是,什么素质使一个人在华尔街上能成功。有一天我去见弗舍不莱克,他曾是MIT的教授,后在著名的高盛公司任高级主管。我问他的一个问题是,在华尔街上成功的关键是什么,他说两个字,想和听。

华尔街上的人形形色色,我所在的所罗门公司是最富传奇色彩的公司。在那里每天有上千亿美元的交易额,我就曾经做过一笔价值40亿美元,而过手只有几秒钟。

冒险是我们的职业,也是我们每天最大的乐趣,机会和输赢都发生在瞬时间。我们每人的眼前有四个屏幕,一个是世界新闻;一个是道琼斯金融新闻;一个是Bloomberg金融计算系统;最后一个是我们公司自己开发的监视器。世界上发生的所有的事情都可能对我们产生巨大的影响,大到海湾战争,小到墨西哥湾的一只苍蝇在飞。

从华尔街到中关村

我回来的原因,一个是商机,一个是情感。我从去华尔街的第一天就给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,当我自己有足够的钱投资的时候,我就会回国做Internet。我实际上开创的第一个Internet公司是在1992年。我从小长在中关村,联想总部对面的那座72号楼就是我出生和生活了近20年的地方。我们公司所在希格玛大厦,以前那是芦苇荡和麦田。小时候我天天在这里钓鱼、粘知了、抓青蛙。从中关村第一人陈春先开创中国第一家民营高科技公司,到后来的四通、联想、方正,这一切都发生在我身边。我从来都没想到我可能会留在美国,回到中关村对我来说天经地义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